在"双碳"战略指引下,中国密集出台《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《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》等系列政策,明确要求2025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需降至1.25以内,国家枢纽节点更严格控制在1.2以下。政策体系形成三重推力:工信部强化能效硬约束、地方政府设置建设比例门槛(上海要求新智算中心液冷机柜占比50%)、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技术白皮书推动行业标准。
面对AI算力需求年均30%的激增,液冷技术形成双轨发展格局:冷板式凭借90%市场占比主导当下,其微通道换热技术满足AI服务器等高功率场景需求;浸没式则以接触式高效散热特性蓄势待发,预计2025年占比化,构建起覆盖能效标准、技术路径、生态建设的立体化政策矩阵。将跃升至41%。行业正探索"风液混合"创新模式,通过冷板与浸没式的组合供冷,实现能效比与成本控制的动态平衡。技术突破推动市场规模呈指数增长,预计2025年液冷数据中心市场将突破800亿元,服务器细分市场2027年可达682亿元,五年复合增长率保持40%高位。
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,算力需求激增,液冷技术因其高效散热和节能特性,成为解决数据中心散热问题的关键技术。
在《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》中提到,到2025年底,新建及改扩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PUE降至1.25以内,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项目PUE不得高于1.2。部分地区(如上海、北京)进一步要求强化绿色数据中心建设。预计到2025年,液冷技术将在数据中心领域迎来规模化应用。
目前,冷板式液冷占据市场主导地位(90%份额),通过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实现高效散热,技术成熟且运维便捷更受青睐。因直接接触冷却液的高效散热特性,成为高功率场景(如AI服务器)的首选,预计2025年浸没式占比将提升至41%,针对不同设备需求,冷板式与浸没式的混合供冷模式逐渐成为行业探索方向,形成“风液混合”模式。
据预测,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元,五年复合增长率达40%。液冷服务器市场同样快速增长,2027年预计达682亿元。
尽管液冷技术前景广阔,但仍面临成本高、标准不统一等挑战。产业链上下游需加强合作以降低成本。
2025年是液冷技术普及的关键年,液冷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。而液冷技术的崛起,不仅是散热方式的革新,更是能源效率与产业生态的重构。在政策护航与创新赋能下,这一 “冷科技” 正释放 “热效应”,为我国实现 “双碳” 目标与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注入强劲动力。
上一篇:从精准定位到智能物联:业疆传感技术构筑工业安全新防线